本文摘要: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渐强的配景下,年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年中多个省市区又遭遇洪涝灾害。 面临严重的汛情,各方气力齐发动,把损失控制在了低位。 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体系状况的集中体现。中国是洪涝灾害频发且影响深重的国家,也是应对能力最强的国家。对洪涝灾害实时有效地控制,讲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相比的优越性,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渐强的配景下,年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年中多个省市区又遭遇洪涝灾害。
面临严重的汛情,各方气力齐发动,把损失控制在了低位。 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体系状况的集中体现。中国是洪涝灾害频发且影响深重的国家,也是应对能力最强的国家。对洪涝灾害实时有效地控制,讲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相比的优越性,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一向导、分级治理确保了抗洪救灾上下联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行政治理方面的突出体现就是全国一盘棋,中央统一向导,地方分级治理。财税制度植根于社会基本制度。
全国一盘棋的行政治理体制一定衍生出统一向导、分级治理的财税制度。 “统一向导”体现在五方面:一是税制全国统一,二是财政政策取向全国统一,三是预算治理制度全国统一,四是支出政策取向全国统一,五是收支平衡关系取向由中央统一协调确定。“分级治理”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二是地方政府有一定的税政治理权限,三是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统一支出政策条件下可自行制定与区域生长计划相衔接的地方支出政策,四是以中央统一制定的预算治理制度为依据实施预算治理并探索革新。
防控洪涝灾害自己就是跨区域综合治理问题,客观上要求国家制定整体治理计划、统筹摆设抗洪行动、建设上下联念头制。统一向导、分级治理的财税制度具有依照国家总体意志,审定收支执行预算的内在属性。
每临洪涝,国家财政均能做到快速反映,不仅资金实时足额到位,而且政策供应有的放矢,形成了强有力的资金和物资协调保障机制。这种上下联念头制具有三大突出效应:一是实时弥补地方应急财力不足;二是统筹思量区域间资金保障;三是综合思量资金使用效率,放大资金绩效。
显然,这种机制是一种全局为重的机制。详细来说,就是把财政资金视为全民资金而非区域性资金。
现在,中部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来自中央转移支付的比重在50%~80%之间,中西部洪涝灾害严重省份的抗洪资金绝大部门来自中央。同时,各省还实行统一的救灾税收政策。
支出政策恒久连贯,稳定了抗洪救灾资金保障基础 支出政策恒久连贯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制度的优越性之一。抗洪救灾外貌上看是应急事项,实则否则。抗洪救灾效果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防洪设施状况。
今年抗洪救灾事情顺利推进且收效很快,得益于当期高效精准的发动能力,更得益于水利和情况掩护连续高投入的支出政策带来的相关设施的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防洪设施建设投入即被列入财政支出重点。
革新后,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也始终被列为重大支出政策。国家财政水利投入主要有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两个渠道,其中前者占比70%左右。进入21世纪后,每个“五年计划”国家财政水利投入均达上万亿元。
“十三五”期间预计凌驾3万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突破2.3万亿元。现在,水利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2.5%左右,绝对额已凌驾4500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投入1800多亿元,防汛120多亿元、南水北调150亿元左右。 近年来,水利投入保持高增长势态。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集会部署建设172项重洪流利工程,停止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凌驾1万亿元。

今年,水利建设又被纳入“两新一重”,投入继续加大。7月8日国务院常务集会决议,2020年~2022年,将重点推进150项重洪流利工程建设,其中防洪减灾56项。投资规模匡算近1.3万亿元,凌驾500亿元的项目有5个,300亿元~500亿元的项目有4个,100亿元~300亿元的项目有18个。 我国水利支出政策驻足点是从多角度解决水利问题,在资金设置上体现为水利工程建设、移民、情况掩护设施建设等多管齐下。
环保设施投入与水利设施投入具有内在联系,配合构筑起防洪救灾的基础设施。2000年后,我国环保投入也连续高速增长,其中水体掩护年度支出已凌驾1200亿元,自然生态掩护年度支出达600多亿元。
这种投入恒久增长机制使我国形成了“坚实的防洪救灾基础条件”。政府收入制度注重宏观调控为抗洪救灾缔造了条件 注重宏观调控是我国政府收入制度的突出特点。这种制度摆设既确保了重点社会事业生长资金筹措,又有效引导了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 从抗洪救灾角度看,我国始终注重水利建设资金筹措和抗洪激励。
在中央财政层面设立了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和国家重洪流利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其2019年收入划分为277.8亿元和160亿元。地方财政也设立水利建设基金,并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部门水利建设资金。 在税制方面,针反抗洪救灾确立了一系列税收支持政策,主要涉及所得税、货物和劳务税、产业税三大税类。好比,企业实际发生的自然灾害产业损失经专项申报后准予在盘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受灾地域小我私家取得的政府部门发放的抚恤金、救援金免征小我私家所得税;灾后重建时对未到达增值税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免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小我私家所得税;对因不行抗力丧失住房而重新购置住房的可酌情准予减征或免征契税等。
政府收入制度反抗洪救灾的支持,一方面拓展了抗洪救灾资金泉源,为防灾、控灾、减灾三个环节的设施建设恒久相对稳定缔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减轻了市场主体和小我私家的灾害损失,也减轻了小我私家到场救灾的肩负。 这些制度摆设充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生命产业宁静为重的优越性,也讲明我国的财税制度充实落实了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全力保障民生的政策,因而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0年8月17日B1版白景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泉源:中国税务报责任编辑:张越 (010)61930078。
本文关键词:白景明,白,开云app官网登录入口,景明,抗洪救灾,中国,财税,制度,显
本文来源:开云app官网登录入口-www.chinesedf.com